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大全

ysladmin 15 0

十三陵中为什么要最先打开万历那座陵墓,剩余的又为何不继续发掘?

小谈一下,定陵的发掘,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是由吴某最先提出,并且伙同郭某某和夏某一起上书。而最先发掘的目标,并非定陵,而是永乐皇帝的长陵。发掘的目的,郭某某说是提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实践经验和寻找明朝的秘密等。但实际是满足一己之私,寻找永乐大典。天可怜见,就在一群人寻找长陵地宫入口时,北京昌平地区下起了大雪,大地一片白。夏某上书郭某某,希望把目标改为离长陵不远的明仁宗的献陵,但是郭某某则建议发掘更大定陵,至此,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十三陵中,长陵(永乐)永陵(嘉靖)定陵(万历),这三个是最大的。可以说,定陵是代人受过,或者说是,早就被人盯上了。十三陵的陵区分布中,长陵是最大,而且居中的。定陵就在长陵的左边,也很大。加上神宗皇帝传奇的一生,万历新政,三大征和不上朝等,使这个皇帝相比于其他的皇陵更具吸引力。所以,定陵就成了第一个发掘的明朝皇陵了。

为什么后续没有发掘其它的皇陵,其实很简单。发掘定陵,损失很大,很失败。首先,定陵发掘,前后两年的时间,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头骨被带到中科院进行修补,还差点出国展览。修补完成后,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变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放在定陵门口展览。其次,由于技术有限和人为的无知。定陵中的金属制品和丝织品,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长时间的和氧气接触。发黑,变硬。甚至有些无知的工作人员,随意的将文物实验和拆卸,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最后,由于定陵发掘的消息传遍中国,很多省份都上书,希望发掘本省的皇陵。为了抑制这种风气,周总理下令,停止陵墓的发掘。

无耻文人之首的郭某某,在环境平稳以后还希望发掘其他皇陵,面对定陵发掘的恶果,周总理做出,皇陵不主动发掘,除非抢救性质的。五十年不考虑,一百年不动摇。

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大全-第1张图片-动人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定陵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被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也是考古史上悲剧的见证。

北京明十三陵,埋着大明王朝的十三位皇帝,也埋藏着大明200多年的历史,万历定陵就在这儿。

万历皇帝当初建造定陵时,是仿照他祖父世宗永陵的样式建造,耗时6年,共花费白银800万两。本想在死后继续享受齐天之福的万历,怎么也没想到300年后,他竟死骨无存。

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大全-第2张图片-动人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最初“十三陵考古计划”准备挖的是长陵。

上个世纪50年代,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明史学家吴晗作为发起者,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等人,联名向国务院写了一封请求发掘明长陵的报告,理由是寻找永乐年间编撰的《永乐大典》,它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珍品,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份请示很快获得批准。

由于考古队员们缺乏发挖掘明陵的技术,所以虽经一番折腾却找不到长陵地宫的入口。

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大全-第3张图片-动人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是,他们就另辟蹊径,觉得不如先找一个小陵墓来练练手,等有了经验之后再挖长陵,考虑来考虑去,他们选择了朱棣的长子明献陵,由于依旧不得要领,挖了半个月仍然一无所获。

但他们仍然没有“气馁”,在既不反思也不回去补课的情况下,反而经过研究决定后,将目光放在了万历的定陵。

由于挖掘工作量大,考古队特意雇佣了38名当地百姓,这些老百姓就拿着家里干活用的铁锹、锄头等农具来配合考古队挖掘。

这次运气不错,用了一年时间他们就找到了金刚墙,也顺势打开了地宫。

挖开定陵以后,在里面发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中包括珍贵的金、银、玉、瓷器等器皿,以及成批的色泽艳丽的丝织品。

“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开……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这些锦缎时经三百余年,有的还金光闪闪……”

让人们痛心的是,由于考古队人员缺乏保护文物的技术和意识,除了皇帝的金冠等一部分金银玉外,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终年深埋地下的众多名贵字画、丝织品遇见空气后迅速氧化却束手无策,造成了文物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还有一些考古队员,为了保护丝织文物竟然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抹在半腐的衣物上,致使文物变得又黑又脆。

面对此种情况,周恩来总理发话,如果没有完备的保存文物的技术手段,不再挖掘帝王陵墓。这就是著名的“禁挖令”:百年之内,中国所有帝陵一律不主动发掘

标签: 明朝十三陵墓地图片